(通讯员 龙思会)近日,3522vip浦京集团2023级博士研究生周德森在导师汪铁林教授的指导下,在《Applied Catalysis B: Environment and Energy》(影响因子:22.1,Top期刊,中科院一区,DOI: 10.1016/j.apcatb.2023.123639)上发表科研论文:“Construction of loc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iron sites over g-C3N4/ PCN-222(Fe) composite with high CO2 photoreduction performance”。
通过光催化将二氧化碳(CO2)还原成燃料或化学品,是解决当前能源问题和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。卟啉基金属有机骨架(MOF)一方面具有优异的捕光能力,另一方面金属卟啉可以提供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的金属活性中心,而活性中心的还原能力与金属中心的配位环境和电子结构紧密相关。本研究制备了具有不同金属卟啉中心的g-C3N4/PCN-222复合材料并应用于光催化CO2还原,发现了不同金属中心对光催化CO2还原性能的差别。通过一系列原位表征,结合晶体场配位理论阐明了金属配位环境对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,为合理构建卟啉基MOF金属中心的配位环境以调节催化剂性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。
周德森是3522vip浦京集团2020级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,2020年入学时,因为对催化很感兴趣,通过认真阅读相关方向文献资料后,将光催化还原CO2确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。他对自己第一次在色谱中观察到CO2还原产物峰的那种不可思议的惊喜感记忆犹新。硕士研究生期间,他在导师汪铁林教授的指导下,以独立第一作者在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》(IF=13.3),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》(IF=10.7)发表SCI学术论文各一篇。因其优秀的表现,周德森曾获一等学业奖学金,并成为学院第一届硕博连读的研究生。
对自己取得的进步,周德森非常感谢学校和学院提供的科研平台,以及导师汪铁林教授和课题组张军教授的指导。他表示,两位老师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儒雅随和的处事方式,让自己受益终身。他深知,自己的科研之路才刚刚起步,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他希望能够继续跟随导师潜心钻研,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,为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目标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。
(审稿 杨海波)